白獅子 White Lion

白獅子是由一種罕見的基因突變所致的毛色變異成白色的獅子,並非得了白化病,白色是獅子的保護色。大多數倖存的白色獅子都生活在南非低地草原30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內,是一種稀有動物。

豹 Leopard

豹是貓科豹屬下的一種動物。廣泛分布於非洲和亞洲的各個國家和地區。環境適應能力強,行蹤隱秘,不同亞種的豹毛色有淺黃,金黃,黃褐等不同。因為其渾身布滿圓形斑紋,所以又名金錢豹或花豹。

犬 Dog

俗稱為狗,犬科哺乳動物,生物學分類上是狼的一個亞種。最早被人類馴養的物種。壽命約十多年,與貓的平均壽命相近,平均壽命以小型犬為長。DNA分析顯示狗是灰狼的近親,更是各地不同灰狼亞種的混血後代。

棕熊 Brown Bear

棕熊有毛茸茸的毛皮,呈白色、棕色、黑色或雜色;雖然叫棕熊,但是它們的毛色通常偏灰。在棕熊的背部有一塊鼓起來的肌肉,當它們挖洞時,那塊肌肉便給予棕熊前肢的力量,阿拉斯加棕熊是體型最大的熊。

北極熊 Polar Bear

北極熊又稱白熊,是陸上最大的肉食性動物。位於食物鏈的最頂層,擁有極厚的脂肪及毛髮來保暖,白色的外表在雪地上是良好的保護色,牠可以在陸上及海上捕捉食物,因此牠能在北極這種極嚴酷的氣候裡生存。

2016年5月28日 星期六

馬來熊Sun Bear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食肉目 Carnivora
科:熊科 Ursidae
屬:馬來熊屬 Helarctos
Horsfield, 1825
種:馬來熊 H. malayanus


        馬來熊學名Helarctos malayanus)屬於哺乳綱食肉目熊科英文名為「Sun Bear」,藏語譯音為「耐力喀蘇」。



        馬來熊屬食肉目熊科熊亞科馬來熊屬,是熊科動物中體型最小的成員。成年體高約120-150厘米,體重27-65公斤。馬來熊全身黑色(雄性比雌性大10-45%),前胸通常有一塊明顯的"U"型斑紋,斑紋呈淺棕黃或黃白色。馬來熊頭部比較寬,口鼻突出,裸露無毛,呈淺棕或灰色,耳朵圓而小,位置較低。馬來熊舌頭很長,便於吞食白蟻或其他昆蟲。腳掌爪鉤呈鐮刀型,腳掌內撇。尾巴是30-70毫米(1.2-2.8英寸)長。

        馬來熊善於爬樹,以果實、椰子樹苗、蜂蜜、無脊椎動物、漿果為食物,沒有冬眠現象。是最適應熱帶生活的熊。在人工飼養下,牠們表現出社會行為,睡眠是牠們日間主要活動。

        馬來熊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南亞一帶,包括寮國柬埔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蘇門答臘,婆羅洲)、緬甸、和印度東北部孟加拉國等地,在中國雲南綠春以及西藏芒康也有少量分布。馬來熊活動於東南亞熱帶雨林中。




棕熊 Brown Bear







域:真核域 Eukarya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亞綱:真獸亞綱 Eutheria
目:食肉目 Carnivora
科:熊科 Ursidae
屬:熊屬 Ursus
種:棕熊 U. arctos


        棕熊有毛茸茸的毛皮,呈白色、棕色、黑色或雜色;雖然叫棕熊,但是它們的毛色通常偏灰。在棕熊的背部有一塊鼓起來的肌肉,當它們挖洞時,那塊肌肉便給予棕熊前肢的力量。它們有一雙有力的大手,有1.5米長,一掌拍下去足以殺死一頭和自身一樣大的馬鹿。不像有些大型動物,例如獅子老虎,它們的爪子(指甲)不能伸縮,由於爪子不能伸縮,它們的爪子不是很靈活。儘管它們的爪子不靈活,那巨大的力量還是致命的。頭大而圓。

        阿拉斯加棕熊是體型最大的熊,有不少雄性阿拉斯加棕熊體長可達3米,體重可達680公斤,世界上最高的熊高達4米(是體長不是肩高)。一頭柏林動物園的熊重達1134公斤。

        由於棕熊在冬眠6個月時會消耗掉100萬大卡卡路里,相當於1個美國人1年所需的熱量,因此當牠們從冬眠中醒來時會拚命吃草和凍死的動物屍體來恢復體重和體力,到了初夏則會開始追逐、捕食(棕熊能以近35英哩的速度跑100英呎)年幼的白尾鹿(當季是白尾鹿的繁殖期)。秋季時鮭魚會逤河而上,此時棕熊會聚集在河口及瀑布捕食鮭魚,有時會為了捕魚的地點而大打出手,鮭魚多的時候棕熊可以只挑熱量最高的魚頭、魚皮及魚卵,因為一顆魚卵的熱量和蛋白質是一顆漿果的25倍,因此常有熊會為了爭奪魚卵而起衝突,到了快秋末時,棕熊會開始大量欇食漿果以做為冬眠前最後的補充,在冬眠時牠們的體溫、心跳甚至是排毒系統都會停止運作,以減少熱量及鈣質的流失,防止失溫及骨質疏鬆,公熊在交配時期會發生衝突,能和母熊交配的公熊通常都是地方的首領,首領在幾十年後換成其它的公熊。母熊會在冬眠的洞穴中產下不超過2隻的小熊,小熊需要依賴母熊兩年才能獨立。棕熊的唯一天敵只有老虎,遇到老虎通常會選擇迴避,但是被逼到絕境,也會大膽反擊。

        儘管它們看起來很笨重,當他們跑快時時速可達56公里/時(35英里/時)。棕熊不僅快,而且很有耐力。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跑幾十分鐘。當然棕熊也有弱點:儘管棕熊已經夠快了,但是它們的主要食物之一:鹿,可以以67公里/時的速度跑幾十分鐘。







小熊貓Red Panda






域:真核域 Eukaryotic
界:動物界 Animalia
亞界:真後生動物亞界Eumetazoa
超門:後口動物總門Deuterostom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下門:有頷下門 Gnathostomata
總綱:四足總綱 Tetrapod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食肉目 Carnivora
科:熊貓科 Ailuridae
屬:小貓熊屬 Ailurus
F. Cuvier, 1825
種:小貓熊 A. fulgens
F. Cuvier, 1825


小貓熊(英語:red panda, Ailurus fulgens),也叫紅熊貓,(lesser panda,red bear-cat, red cat-bear),是一種小型的樹棲哺乳動物,原產於喜馬拉雅山脈東部和中國的西南地區,由於野外成年生存數量預估不足10000隻,其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歸為易危物種。儘管小貓熊受到其範圍內國家的法律保護,但是面臨棲息地消亡繁殖斷裂非法狩獵以及近交衰退的種種威脅,其數量仍在不斷減少。

小貓熊比家貓略大,有著紅褐色的皮毛,一條長而蓬鬆的尾巴,且由於其前肢較短,步態搖擺蹣跚。它主要以竹子為主食,但也會雜食禽蛋、鳥類、昆蟲和小型哺乳動物。它是一種獨居動物,黃昏到黎明是其主要活動期,而白天大部分時間處於靜棲狀態

小貓熊是唯一的小貓熊屬和小貓熊科的生物物種。它最開始被列為浣熊科熊科,但生物系統研究結果,為小貓熊科目的分類學提出了有力支持,證明小貓熊和臭鼬和浣熊科同屬鼬超科。小貓熊有兩類亞種,它與大貓熊並不具備密切的相關性。

小貓熊的天敵主要是雪豹(鼬科)和人類。如果它們感受到了威脅或者危機感,它們可能會爬上岩石柱或者是樹,並努力逃離。



馬來貘Malayan Tapir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科:貘科 Tapiridae
屬:貘屬 Tapirus
種:馬來貘 T. indicus



        馬來貘為中大型哺乳動物,前肢有四趾,後肢有三趾。一般而言,馬來貘體長為1.8至2.2公尺之間,站立高度有90至105公分高,成體一般重量約在230至310公斤之間,最大個體可以達到400公斤;雌性的馬來貘通常比雄性的體型來得大,身體渾圓可愛,皮厚毛硬,全身除中後段有如穿著肚兜、包著尿布的白色體毛外,其牠部位皆呈黑色。小貘出生時,身體有條紋狀的保護色、棕毛。其貌「似豬不是豬、似象不是象」,故也有古書稱之「四不像」


        馬來貘平均壽命約20至25年,但是不論是野生或在動物園內的,都有機會活到30歲,大約3至4歲就會發育成熟。繁殖期並不固定,約在四到六月之間;而懷孕期約為13個月,每次只生一胎,雌貘兩年才會生一胎。幼貘的哺乳期為三到六個月,出生時幼貘約6.8公斤重。

        貘具有長長的鼻子,鼻子相當敏銳,可以偵測食物、危險,也可以在水裡伸出鼻子呼吸,由於視力不好,平常以聽覺及嗅覺為主,當馬來貘受到威脅時,牠可以拔腿就跑,若是跑得不夠快,還可以躲到水裡,伸出鼻子,其實牠們也可以靠有力的下顎及尖銳的牙齒來保衛自己。

        平時牠們是獨居的,擁有廣大的領域,在與其牠貘相接的地帶,會以噴射尿液跟植物的方式來劃清界線,牠們也會發出高頻的聲音來做溝通;而在雨林中緩慢的步行,途經別的貘的領域時,也會留下味道以為記號。

        馬來貘只吃素,喜好植物的嫩枝芽、樹葉、水果、草及水生植物,牠們的食性很廣,能吃將近一百種的植物。牠們會在日夜交接時採食,因此雖分類偏向夜行性動物,卻非完全的夜行性動物,是為曙暮性動物,在深夜,馬來貘也是會睡個覺的。馬來貘喜歡在泥、沙中打滾,喜好居住在水邊,一方面方便打滾、洗澡、游泳,一方面也比較安全。




2016年5月27日 星期五

草原犬鼠Prairie Dog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哺乳綱Mammalia
目:嚙齒目Rodentia
亞目:松鼠形亞目Sciuromorpha
科:松鼠科Sciuridae
族:地松鼠族Marmotini
屬:草原犬鼠Cynomys
Rafinesque, 1817



        草原犬鼠Cynomys)也常稱作土撥鼠,是一種小型穴棲性嚙齒目動物,原產於北美洲大草原,當地人稱之為「草原犬」(Prairie dogs)。如果算上短尾巴,土撥鼠身長平均約為30至40厘米。土撥鼠棲息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在美國,土撥鼠主要產於在密西西比河以西,但在東部幾個地點亦有發現。



斑馬Zebra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科:馬科 Equidae
屬:馬屬 Equus
亞屬:斑馬亞屬 Hippotigris
細紋斑馬亞屬 Dolichohippus


        斑馬是斑馬亞屬(學名:Hippotigris)和細紋斑馬亞屬(學名:Dolichohippus)的通稱,是一類常見於非洲的馬科動物。斑馬身上有許多的條紋,每隻的條紋都不一樣。一般來說斑馬是社會性動物,習慣群體生活;規模較小的群體由一隻雄性斑馬及若干隻雌性組成,較大的則由幾百隻斑馬組成。斑馬不太擅長奔跑,沒有固定的棲居地,過著遷徙性的生活。成年斑馬一般約2.3米高,肩高約1.5米,體重為300到400公斤,最重的超過410公斤。除了斑紋之外,斑馬還有立起的鬃毛。斑馬跟其近親馬、驢不同,還未真正被人類馴養。

        現存的斑馬有三種,分別為平原斑馬、細紋斑馬及山斑馬。平原斑馬跟山斑馬都屬於斑馬亞屬的動物,細紋斑馬則為細紋斑馬亞屬的動物。細紋斑馬及驢屬有點類似;而平原斑馬及山斑馬則比較像馬。雖然如此,DNA及分子生物學的數據顯示,斑馬有其獨立的起源,但和馬與驢同屬馬科馬屬。在肯雅的一些地區,平原斑馬經常跟細紋斑馬一起生活。

        斑馬不僅有獨特的斑紋,也有獨特的行為習性。在各種類型的棲息地裡面都可以看到牠們,例如熱帶草原。不過,由於獵殺及對棲息地破壞等人為因素,斑馬的數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細紋斑馬及山斑馬經已經被列為瀕危動物,只有平原斑馬還擁有健康的種群數目。斑驢(亦稱作「白氏斑馬」、「擬斑馬」)已經在19世紀絕種。




河馬Hippopotamus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河馬科 Hippopotamidae
屬:河馬屬 Hippopotamus
種:河馬 H. amphibius
河馬(學名:Hippopotamus amphibius)的名字源自於希臘語「ιπποπόταμος」(英文名稱即hippopotamus,希臘語的hippos即「馬」,potamus即「河」),英文常縮寫成「hippo」,是非洲的大型草食性哺乳類動物,是生物分類法裡河馬科中的兩個延伸物種的其中一個(另一個是倭河馬)。
河馬外型渾圓可愛,但事實上攻擊性甚強,是非洲最危險的動物之一,為殺人最多的草食性哺乳動物,也是陸上體型第三大動物。然而,河馬牙、肉等價值珍貴,導致盜獵問題嚴重,目前已成為易危物種。
河馬身長3~5米,平均重1500公斤,成年雄性常能達到3000公斤,有紀錄之最大個體重4500公斤。河馬是現存陸地上第三大動物,僅次於象與犀牛。
河馬黑褐色皮膚裸露,僅尾部有少數的剛毛,頭大、嘴闊、耳小、尾短,前後肢都比較短,有四指、略有蹼。其皮層厚達15公分,提供了極佳防護。由於河馬的顎部關節位於較後方,因此雙顎可撐開將近150度。牠們的四根獠牙長50厘米,咬力可達2500磅,一次可吃下100磅的植物。即使是陸地上第三大的動物,其短距離奔跑速度卻能達到時速30公里。
雖然河馬為半水生,但河馬並不善游泳,也無法浮在水上,但它能待在水中4~5分鐘。河馬皮膚需要水分,否則會乾裂。其皮膚可分泌粉紅色油脂以防曬,但效果無法持續太久,故河馬通常在水中及水邊活動。


海龜Sea Turtle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蜥形綱 Sauropsida
亞綱:無孔亞綱 Anapsida
目:龜鱉目 Testudines
亞目:曲頸龜亞目 Cryptodira
下目:真曲頸龜下目 Eucryptodira
總科:海龜總科 Chelonioidea

        海龜是海洋龜類的總稱,所有龜鱉類動物中唯一生活在海洋的物種,分布範圍十分廣泛,分布於除北冰洋外的全球海域中。背上有殼,其花紋較一般陸龜或河龜複雜,殼的外型是扁平流線形,腳為船槳狀。

        海龜的演化歷史相當悠久,可追尋到七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當時海龜是肉食性的,這類海龜稱為古海龜,據北美的考古化石發現,古海龜的體型長達3.5公尺,與汽車一般大小,且外殼有明顯的節骨狀。

        全球現存海龜種類共有有2科6屬7種,這兩科分別為海龜科和棱皮龜科。海龜喜歡熱帶及溫帶淺海水域,以肺呼吸,產卵時必須回到陸地上,不同海龜的主食都不大相同,多數海龜都是迴游性的,在繁殖季時會從覓食棲地回到產卵棲地,多數會回到當初出生地,進行交配及產卵。


浣熊Coon






域:真核域 Eukaryotic
界:動物界 Animalia
亞界:真後生動物亞界 Eumetazoa
超門:後口動物總門 Deuterostom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下門:有頷下門 Gnathostomata
總綱:四足總綱 Tetrapoda
綱:哺乳綱 Mammalia
亞綱:真獸亞綱 Eutheria
目:食肉目 Carnivora
科:浣熊科 Procyonidae
屬:浣熊屬 Procyon
Storr, 1780
種:浣熊 P. lotor



        浣熊通常重5.5到9.5公斤,但有記載的最重的可達28公斤。
        
        眼睛周圍為黑色,尾有5-6個黑色環紋,體長65至75厘米,尾長約25厘米,皮毛的大部分為灰色,也有部分為棕色和黑色。也有罕見的白化種。

        浣熊是夜行性動物。雜食性,食物有水果、昆蟲、鳥蛋和其他小動物。浣熊非常適應城市的生活,生活在都市近郊的浣熊常會潛入人類住處偷竊食物,加上眼睛週遭的黑色條紋特徵,因此被稱為「食物小偷」。

        浣熊的交配季節為1或2月,在4或5月產下幼子(受天氣影響),一胎4至5個。其一般住在樹洞、地洞或山洞中。幼仔夏末就能斷奶,然後開始獨立生活。浣熊並不冬眠,但嚴寒的冬季會匿藏起來。浣熊一般只能生活幾年,野生的已知最長壽命為12年。

        浣熊算是很有潔癖的動物,牠通常都會把食物或者其他物品清洗乾淨,如果有飼養浣熊當寵物最好把可能會被牠拿來洗的電器用品藏起來,其他不是電器用品的不用藏。



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麋鹿Elk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鹿科 Cervidae

亞科:鹿亞科 Cervinae

       屬:麋鹿屬 Elaphurus

         種:麋鹿 E. davidianus


       麋鹿(學名:Elaphurus davidianus)屬於鹿科,英文名Père David's deer; Milu; Milu Deer,古稱麈。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因此又稱四不像,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有時到海中銜食海藻。體長達兩米,重300千克。曾經廣布於東亞地區。後來由於自然氣候變化和人為因素,在漢朝末年就近乎絕種。元朝時,為供遊獵,殘餘的麋鹿被捕捉運到皇家獵苑內飼養。到19世紀時,只剩下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內一群。在西方發現後不久被八國聯軍捕捉並從此在中國消失。之後由於飼養的失敗,麋鹿數量曾一度減至18頭,直到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被英國購買並繁殖到255頭,並在1983年將部分個體送回中國。之後有更多的麋鹿回歸家鄉,並有部分被放生野外。目前世界麋鹿總數在大約5000頭,其中中國約有3000頭。
        
        麋鹿俗稱四不像,其頭臉細長似馬、角多叉似鹿、頸長似駱駝、尾端有黑毛,似驢。體長達兩米,重300千克。雄性有角,不過較特殊的是每年會有兩雙,夏季的較大,並在十一月脫落。冬季長在一月並在數星期後脫落。夏季毛為紅棕色,冬季毛較粗濃,呈灰黑色。

獅子Lion





域:真核域 Eukaryotic
界:動物界 Animalia
亞界:真後生動物亞界 Eumetazoa
超門:後口動物總門 Deuterostom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下門:有頷下門 Gnathostomata
總綱:四足總綱 Tetrapoda
綱:哺乳綱 Mammalia
亞綱:真獸亞綱 Eutheria
目:食肉目 Carnivora
亞目:貓型亞目 Feliformia
總科:貓超科 Feloidea
科:貓科 Felidae
亞科:豹亞科 Pantherinae
屬:豹屬 Panthera
種:獅 P. leo


        獅(學名:Panthera leo),俗稱獅子(古稱狻猊/狻麑),自古以來被人稱為萬獸之王。獅是一種生存在非洲亞洲的大型貓科動物,豹屬之中最著名的一種,現存中是繼老虎之後第二大的貓科,其雄性的鬃毛是其特徵之一,過去牠分布在多個,但因為人類的開發,現代的獅群生存環境與分布已經大大縮小了。 中國地區本來沒有獅子,直到張騫西域以後,才從伊朗附近的地區知道獅子的存在。

        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體型大軀體均勻,四肢中長。頭大而圓,吻部較短,視、聽、嗅覺均很發達。犬齒及裂齒極發達;上裂齒具三齒尖,下裂齒具2齒尖;臼齒較退化,齒冠直徑小於外側門齒高度。皮毛柔軟。前足5趾,後足4趾;爪鋒利可伸縮。尾較發達。是非洲頂級的食肉動物。野生雄獅體重190-275千克,全長可達3.2米。雌獅體重120-180千克,全長可達2.7米。毛髮短,體色有淺灰、黃色或茶色,雄獅還有很長的鬃毛,顏色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

      白獅子是由一種罕見的基因突變所致的毛色變異成白色的獅子,並非得了白化病,白色是獅子的保護色。大多數倖存的白色獅子都生活在南非低地草原30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內,是一種稀有動物。



北極熊Polar Bear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食肉目 Carnivora
科:熊科 Ursidae
屬:熊屬 Ursus
種:北極熊 U. maritimus



        北極熊學名Ursus maritimus)又稱白熊,是在北極裡生長的熊,牠是陸上最龐大的肉食性動物。在牠生存的空間裡,牠位於食物鏈的最頂層。牠擁有極厚的脂肪毛髮來保暖,其白色的外表在雪白的雪地上是良好的保護色,而且牠可以在陸上及海上捕捉食物,因此牠能在北極這種極嚴酷的氣候裡生存,但因地球暖化影響,北極熊的數量逐漸減少,如今已被列為瀕臨絕種動物。

        北極熊是一種能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的動物,其活動範圍主要在北冰洋附近,而最南則可以在有浮冰出沒的地方找到牠們(現時找到牠們的最南點為加拿大詹姆士灣)。而最北可以在北緯88度找到牠們,牠們分布在北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