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獅子 White Lion

白獅子是由一種罕見的基因突變所致的毛色變異成白色的獅子,並非得了白化病,白色是獅子的保護色。大多數倖存的白色獅子都生活在南非低地草原30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內,是一種稀有動物。

豹 Leopard

豹是貓科豹屬下的一種動物。廣泛分布於非洲和亞洲的各個國家和地區。環境適應能力強,行蹤隱秘,不同亞種的豹毛色有淺黃,金黃,黃褐等不同。因為其渾身布滿圓形斑紋,所以又名金錢豹或花豹。

犬 Dog

俗稱為狗,犬科哺乳動物,生物學分類上是狼的一個亞種。最早被人類馴養的物種。壽命約十多年,與貓的平均壽命相近,平均壽命以小型犬為長。DNA分析顯示狗是灰狼的近親,更是各地不同灰狼亞種的混血後代。

棕熊 Brown Bear

棕熊有毛茸茸的毛皮,呈白色、棕色、黑色或雜色;雖然叫棕熊,但是它們的毛色通常偏灰。在棕熊的背部有一塊鼓起來的肌肉,當它們挖洞時,那塊肌肉便給予棕熊前肢的力量,阿拉斯加棕熊是體型最大的熊。

北極熊 Polar Bear

北極熊又稱白熊,是陸上最大的肉食性動物。位於食物鏈的最頂層,擁有極厚的脂肪及毛髮來保暖,白色的外表在雪地上是良好的保護色,牠可以在陸上及海上捕捉食物,因此牠能在北極這種極嚴酷的氣候裡生存。

2016年5月27日 星期五

河馬Hippopotamus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河馬科 Hippopotamidae
屬:河馬屬 Hippopotamus
種:河馬 H. amphibius
河馬(學名:Hippopotamus amphibius)的名字源自於希臘語「ιπποπόταμος」(英文名稱即hippopotamus,希臘語的hippos即「馬」,potamus即「河」),英文常縮寫成「hippo」,是非洲的大型草食性哺乳類動物,是生物分類法裡河馬科中的兩個延伸物種的其中一個(另一個是倭河馬)。
河馬外型渾圓可愛,但事實上攻擊性甚強,是非洲最危險的動物之一,為殺人最多的草食性哺乳動物,也是陸上體型第三大動物。然而,河馬牙、肉等價值珍貴,導致盜獵問題嚴重,目前已成為易危物種。
河馬身長3~5米,平均重1500公斤,成年雄性常能達到3000公斤,有紀錄之最大個體重4500公斤。河馬是現存陸地上第三大動物,僅次於象與犀牛。
河馬黑褐色皮膚裸露,僅尾部有少數的剛毛,頭大、嘴闊、耳小、尾短,前後肢都比較短,有四指、略有蹼。其皮層厚達15公分,提供了極佳防護。由於河馬的顎部關節位於較後方,因此雙顎可撐開將近150度。牠們的四根獠牙長50厘米,咬力可達2500磅,一次可吃下100磅的植物。即使是陸地上第三大的動物,其短距離奔跑速度卻能達到時速30公里。
雖然河馬為半水生,但河馬並不善游泳,也無法浮在水上,但它能待在水中4~5分鐘。河馬皮膚需要水分,否則會乾裂。其皮膚可分泌粉紅色油脂以防曬,但效果無法持續太久,故河馬通常在水中及水邊活動。


海龜Sea Turtle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蜥形綱 Sauropsida
亞綱:無孔亞綱 Anapsida
目:龜鱉目 Testudines
亞目:曲頸龜亞目 Cryptodira
下目:真曲頸龜下目 Eucryptodira
總科:海龜總科 Chelonioidea

        海龜是海洋龜類的總稱,所有龜鱉類動物中唯一生活在海洋的物種,分布範圍十分廣泛,分布於除北冰洋外的全球海域中。背上有殼,其花紋較一般陸龜或河龜複雜,殼的外型是扁平流線形,腳為船槳狀。

        海龜的演化歷史相當悠久,可追尋到七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當時海龜是肉食性的,這類海龜稱為古海龜,據北美的考古化石發現,古海龜的體型長達3.5公尺,與汽車一般大小,且外殼有明顯的節骨狀。

        全球現存海龜種類共有有2科6屬7種,這兩科分別為海龜科和棱皮龜科。海龜喜歡熱帶及溫帶淺海水域,以肺呼吸,產卵時必須回到陸地上,不同海龜的主食都不大相同,多數海龜都是迴游性的,在繁殖季時會從覓食棲地回到產卵棲地,多數會回到當初出生地,進行交配及產卵。


浣熊Coon






域:真核域 Eukaryotic
界:動物界 Animalia
亞界:真後生動物亞界 Eumetazoa
超門:後口動物總門 Deuterostom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下門:有頷下門 Gnathostomata
總綱:四足總綱 Tetrapoda
綱:哺乳綱 Mammalia
亞綱:真獸亞綱 Eutheria
目:食肉目 Carnivora
科:浣熊科 Procyonidae
屬:浣熊屬 Procyon
Storr, 1780
種:浣熊 P. lotor



        浣熊通常重5.5到9.5公斤,但有記載的最重的可達28公斤。
        
        眼睛周圍為黑色,尾有5-6個黑色環紋,體長65至75厘米,尾長約25厘米,皮毛的大部分為灰色,也有部分為棕色和黑色。也有罕見的白化種。

        浣熊是夜行性動物。雜食性,食物有水果、昆蟲、鳥蛋和其他小動物。浣熊非常適應城市的生活,生活在都市近郊的浣熊常會潛入人類住處偷竊食物,加上眼睛週遭的黑色條紋特徵,因此被稱為「食物小偷」。

        浣熊的交配季節為1或2月,在4或5月產下幼子(受天氣影響),一胎4至5個。其一般住在樹洞、地洞或山洞中。幼仔夏末就能斷奶,然後開始獨立生活。浣熊並不冬眠,但嚴寒的冬季會匿藏起來。浣熊一般只能生活幾年,野生的已知最長壽命為12年。

        浣熊算是很有潔癖的動物,牠通常都會把食物或者其他物品清洗乾淨,如果有飼養浣熊當寵物最好把可能會被牠拿來洗的電器用品藏起來,其他不是電器用品的不用藏。



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麋鹿Elk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鹿科 Cervidae

亞科:鹿亞科 Cervinae

       屬:麋鹿屬 Elaphurus

         種:麋鹿 E. davidianus


       麋鹿(學名:Elaphurus davidianus)屬於鹿科,英文名Père David's deer; Milu; Milu Deer,古稱麈。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因此又稱四不像,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有時到海中銜食海藻。體長達兩米,重300千克。曾經廣布於東亞地區。後來由於自然氣候變化和人為因素,在漢朝末年就近乎絕種。元朝時,為供遊獵,殘餘的麋鹿被捕捉運到皇家獵苑內飼養。到19世紀時,只剩下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內一群。在西方發現後不久被八國聯軍捕捉並從此在中國消失。之後由於飼養的失敗,麋鹿數量曾一度減至18頭,直到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被英國購買並繁殖到255頭,並在1983年將部分個體送回中國。之後有更多的麋鹿回歸家鄉,並有部分被放生野外。目前世界麋鹿總數在大約5000頭,其中中國約有3000頭。
        
        麋鹿俗稱四不像,其頭臉細長似馬、角多叉似鹿、頸長似駱駝、尾端有黑毛,似驢。體長達兩米,重300千克。雄性有角,不過較特殊的是每年會有兩雙,夏季的較大,並在十一月脫落。冬季長在一月並在數星期後脫落。夏季毛為紅棕色,冬季毛較粗濃,呈灰黑色。

獅子Lion





域:真核域 Eukaryotic
界:動物界 Animalia
亞界:真後生動物亞界 Eumetazoa
超門:後口動物總門 Deuterostom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下門:有頷下門 Gnathostomata
總綱:四足總綱 Tetrapoda
綱:哺乳綱 Mammalia
亞綱:真獸亞綱 Eutheria
目:食肉目 Carnivora
亞目:貓型亞目 Feliformia
總科:貓超科 Feloidea
科:貓科 Felidae
亞科:豹亞科 Pantherinae
屬:豹屬 Panthera
種:獅 P. leo


        獅(學名:Panthera leo),俗稱獅子(古稱狻猊/狻麑),自古以來被人稱為萬獸之王。獅是一種生存在非洲亞洲的大型貓科動物,豹屬之中最著名的一種,現存中是繼老虎之後第二大的貓科,其雄性的鬃毛是其特徵之一,過去牠分布在多個,但因為人類的開發,現代的獅群生存環境與分布已經大大縮小了。 中國地區本來沒有獅子,直到張騫西域以後,才從伊朗附近的地區知道獅子的存在。

        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體型大軀體均勻,四肢中長。頭大而圓,吻部較短,視、聽、嗅覺均很發達。犬齒及裂齒極發達;上裂齒具三齒尖,下裂齒具2齒尖;臼齒較退化,齒冠直徑小於外側門齒高度。皮毛柔軟。前足5趾,後足4趾;爪鋒利可伸縮。尾較發達。是非洲頂級的食肉動物。野生雄獅體重190-275千克,全長可達3.2米。雌獅體重120-180千克,全長可達2.7米。毛髮短,體色有淺灰、黃色或茶色,雄獅還有很長的鬃毛,顏色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

      白獅子是由一種罕見的基因突變所致的毛色變異成白色的獅子,並非得了白化病,白色是獅子的保護色。大多數倖存的白色獅子都生活在南非低地草原30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內,是一種稀有動物。



北極熊Polar Bear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食肉目 Carnivora
科:熊科 Ursidae
屬:熊屬 Ursus
種:北極熊 U. maritimus



        北極熊學名Ursus maritimus)又稱白熊,是在北極裡生長的熊,牠是陸上最龐大的肉食性動物。在牠生存的空間裡,牠位於食物鏈的最頂層。牠擁有極厚的脂肪毛髮來保暖,其白色的外表在雪白的雪地上是良好的保護色,而且牠可以在陸上及海上捕捉食物,因此牠能在北極這種極嚴酷的氣候裡生存,但因地球暖化影響,北極熊的數量逐漸減少,如今已被列為瀕臨絕種動物。

        北極熊是一種能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的動物,其活動範圍主要在北冰洋附近,而最南則可以在有浮冰出沒的地方找到牠們(現時找到牠們的最南點為加拿大詹姆士灣)。而最北可以在北緯88度找到牠們,牠們分布在北極點

鴯鶓Emu






域:真核域 Eukaryotic
界:動物界 Animalia
亞界:真後生動物亞界 Eumetazoa
超門:後口動物總門 Deuterostom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下門:有頷下門 Gnathostomata
總綱:四足總綱 Tetrapoda
綱:鳥綱 Aves
目:鶴鴕目 Casuariiformes
科:鴯鶓科 Dromaiidae
屬:鴯鶓屬 Dromaius
種:鴯鶓 D. novaehollandiae


        鴯鶓學名Dromaius novaehollandiae拼音:ér miáo,注音:ㄦˊ ㄇㄧㄠˊ,音同「兒苗」),是現存世上除了鴕鳥以外最大的鳥類,為鴯鶓屬唯一的物種。由於僅分布於澳大利亞,是國徽上的動物之一,也譯作澳洲鴕鳥

        鴯鶓有三根腳趾且呈三趾腳型;這種適應奔跑的情況在其他鳥種身上也可看見,例如鴇和鵪鶉。鴕鳥只有兩根腳趾。

        鴯鶓跟其他平胸類的鳥類一樣,雖然牠還保留有一對細小的翅膀,但已經不會飛行。鴯鶓的羽毛很柔軟,毛色通常都是啡色。身高由1.5至2公尺,體重約45公斤,最多不超過60公斤,而雄鳥的體型通常較為細小。他們可以以快速和省力的小跑走很遠的路,衝刺時最快速度可以高達每小時50公里,每跨步可達3公尺。